促区域公用品牌共建共享
(相关资料图)
日前,区域公用品牌高峰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。如何更好打响区域公用品牌成为热议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。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已经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发力点,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。
近年来,湖北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,培育区域公用品牌,持续扩大“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”,350个茶叶品牌整合成七大区域公用品牌。潜江小龙虾、随州香菇、蕲春蕲艾品牌评估价值分别达到350.8亿元、110.85亿元、110.05亿元。这些区域公用品牌建立了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和供应链,“链”接了以往“单打独斗”的千家万户,并通过制定产地、种子、生产、品质、加工、储运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,以标准叩开市场大门,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。
可见,走好区域公用品牌共建共享路,有利于科学整合资源,提升产业整体市场竞争力,是打响区域品牌、实现品牌价值、提升产业质效的重要路径。但在这一过程中,产品品质良莠不齐、产品流通环节不能有效衔接、无序同质化竞争等诸多问题,已成为制约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的短板和“瓶颈”。
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整体形象,要做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流程管理和保护,抓实抓牢标准制定,创新品牌营销推介,讲好品牌故事,提高品牌溢价。
区域公用品牌是商标品牌的一部分,在培育品牌的过程中,政府部门需加强顶层设计,做好品牌保护。保护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、出台保护政策文件等,要让品牌保护有法可依、有据可依。比如,《西湖龙井茶防伪溯源专用标识管理办法》的出台,为西湖龙井茶的长久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品牌的生命在于品质,公用品牌也不例外。一个公用品牌的应用并不是简单的统一包装、抱团营销,还在于严把质量关,制定产业生产标准,提高准入门槛,并运用信息化的方式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,为政府监管提供追溯依据,为消费者查询提供追溯信息。
有了区域公用品牌并非一劳永逸,各家企业和协会万不可滋生“大树底下好乘凉”的心态,以为各走老路搞好自家生产就行。公用品牌要持续发展壮大,创新是灵魂。通过提高质量夯实根基,通过创新产品提升含金量,双向发力、协同推进全产业链深度开发,调动多主体参与、多要素发力、多业态打造,最终促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。
品牌打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战略工程,数量众多的区域公用品牌还要避免同质化竞争。首先要形成不同品牌之间的有效协同关系,在同一区域内建立信息共享机制,共同提升品牌建设水平。其次要建立不同品牌的差异化定位,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,提高品牌竞争力。最后要建立不同品牌的产业联盟,共同开展市场推广、品牌营销等活动,形成品牌联合的竞争优势。
(文章来源:经济日报)